刘尚娴这个名字,如今在年轻人中或许已经有些陌生,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她却是荧幕上家喻户晓的女兵形象。她于1941年12月25日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典型知识分子家庭,父母文化素养高,五个孩子中她排行老二,自小生活环境优越,家庭氛围融洽,没有什么矛盾。童年的她成绩优异,性格开朗活泼,原本并未考虑从事表演,生活轨迹平稳而安定。
然而1958年,她的人生突然拐了个弯。那一年,导演金山在学校附近拍戏,偶然注意到她的长相与演员田华极为相似,便邀请她去做田华的替身。当时田华正忙于拍摄《风暴》和《江山多娇》,需要有人代替完成一些远景和背影镜头,刘尚娴因此进入剧组。初次接触电影,她觉得新鲜而有趣,本是临时帮忙的机会,却悄然在她心里埋下了热爱表演的种子。
1959年,她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,并顺利考取。18岁的她意气风发,入学后勤奋钻研,尤其在专业课程上格外用功。1963年毕业后,她被分配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。刚到单位不久,便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机遇——1964年参与谢晋导演的战争影片《英雄儿女》。该片改编自巴金小说《团圆》,剧组一直在寻找女主角“王芳”的合适人选。谢晋在北京电影学院门口见到她,觉得气质契合,便坚持要她出演。
展开剩余76%尽管剧组不少人担心她年轻、缺乏经验,但刘尚娴深知机会难得,花了两个月潜心准备:细读原著、反复琢磨台词,还特意矫正了牙齿,修整形象。拍摄中有许多高强度动作场面,她始终坚持,不叫苦不退缩。影片上映后轰动一时,“王芳”这个清纯坚毅的女兵形象让她一夜成名,全国观众都记住了她。当时她才23岁,事业正要大展宏图,还随剧组赴前线慰问战士。
然而好景不长。1966年起,由于家庭背景及时代的原因,她的演艺生涯陷入停滞,整整15年没有主演作品。她被安排在厂里做些杂务,如整理档案等,昔日的主角成了“边缘人”,身边人的态度骤冷,这种落差让她倍感失落。但她逐渐学会调整心态,接受现实,并在低谷中沉淀自己。她常说,这段经历让她懂得,人生并非一帆风顺,总有坎坷起伏,唯有自己才能撑过去。
1978年左右,随着文艺事业复苏,她重新走上荧幕。37岁的她在《怒吼吧!黄河》中出演何小溪,从中年角色开始新的表演旅程。此后参演了多部影视作品,如1988年的《拳击手》中的张晓微、2000年的《三喜临门》里的姥姥、2002年的《我用我的方式爱你》中饰演燕母。电视作品中,她也频频亮相:2000年的《让爱作主》、2004年的《刑警使命》、2005年的《玻璃婚》、2006年的《老人的故事》等。大多是配角,但她从不挑剔,用心对待每个角色。她明白,表演的意义并非追逐名利,而是要对得起观众。
不仅如此,1980年代末,她又转向导演岗位。在八一电影制片厂,她执导了《风雨下钟山》《媳妇们的心事》《中国刑警》等影片。做导演工作繁杂,需要统筹全局、协调剧组,但她干得有热情,凡事亲力亲为,拍出了多部口碑佳作。她后来成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、中国电影演员之家会员,在业内地位稳固。
回顾她的人生,从替身到主演,再到配角与导演,走过一段颇为曲折的道路。但她始终脚踏实地,没有因低谷抱怨,反而把经历视为财富,让自己更理解表演的真谛。她的人生态度简单而坚定:起落无常,唯有不放弃所爱。
在她的一生中,最值得感恩的幸运是丈夫沈国瑞。沈国瑞是八一厂著名录音师,曾参与《红霞》《苦菜花》《地道战》《闪闪的红星》等经典影片的录音,业务能力出众,享有声誉。刘尚娴处于低谷时,很多人疏远她,唯有沈国瑞始终支持,替她说话,给予鼓励。他认为她无辜,不应被冷落。
两人逐渐熟识,沈国瑞喜欢上了她,但刘尚娴担心连累他,一度没有回应。上世纪60年代,她被下放干校劳动,临走前沈国瑞表白,表示会等她归来。她以为这只是安慰之词,没当真。几年后她回厂,沈国瑞依旧在等,两人重逢后顺理成章走进婚姻,生下儿子沈东。
婚后,沈国瑞成为她最坚实的依靠。在她事业停滞时,他承担起家务与育儿,让她有空间调整自己。到了70年代末电影业回暖,他也忙碌起来,参与了《长排山之战》《四渡赤水》《黄桥决战》《大进军——席卷大西南》等影片的录音工作,并凭借《大进军——席卷大西南》在1998年获得金鸡奖最佳录音提名。
无论刘尚娴处于何种境地,沈国瑞都默默支持。她转型当导演时,他为她打气,给她信心。两人婚姻稳固,相濡以沫数十载,儿子沈东长大后事业稳定,家庭和乐。
刘尚娴的一生,既有掌声鲜花,也有冷落沉寂;既有辉煌荣耀,也有曲折低谷。但她始终坚守热爱,从未放弃。正如她的人生轨迹所展现的那样——真正的坚韧,是在起落之间,依旧能执着向前。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股票配资平台一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