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一个仓库里,舒梅特·阿姆德迈克尔正对着几台崭新的发电机发愁。
这些可都是美国援助的宝贝疙瘩,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。
"捐给医院?他们连柴油都买不起,这不是白瞎吗?"他挠着头嘟囔道。这场景正在全球各地上演,就因为美国政府突然砍掉了对外援助的预算,搞得鸡飞狗跳。
缅甸仰光的一家非政府组织办公室里,工作人员看着堆积如山的蚊帐直叹气。原本这些是用来防治疟疾的,现在项目突然叫停,只能硬着头皮捐给当地医院。"那边的卫生系统都快崩了,这些能救多少人?"一位工作人员苦笑着摇头。这感觉就像你家突然断水断电,冰箱里的食物不处理就要坏掉,只能赶紧送人。
在危地马拉的美国大使馆里,工作人员正忙着给一堆电子设备贴标签。除颤器、iPad、环形灯,统统都要拍卖。"这些东西当初可都是花大价钱买的,现在只能当二手货处理。"一位参与拍卖的工作人员私下抱怨。最后这批设备总共才卖了一万三千多美元,跟白送没啥两样。更离谱的是,他们连买家是谁都没仔细登记,万一这些东西落到不法分子手里,那乐子可就大了。
阿富汗喀布尔的一个仓库里,数十万册教科书静静地躺在纸箱中。这些书本该送到社区学校,特别是那些渴望读书的女孩子手里。现在项目停了,书本就这么堆着,连个处理方案都没有。国际救援委员会的谢琳·易卜拉欣看着仓库里的医疗物资直发愁:"这些体检床、听诊器、营养测量带,都是救命的家伙什儿。按说这都是美国政府的财产,不能乱动,可孩子们等不起啊!"
埃塞俄比亚的某个仓库里,价值四百万美元的清洁水设备正在积灰。神奇的是,连美国国际开发署自己都说不清这些设备具体在哪儿。这就像你网购了个大件,快递说送到了,可你自己都不知道放哪儿了。在尼泊尔,五百多辆汽车和摩托车每天要付八十美分的停车费,就这么干耗着。这笔账算下来,光是停车费都够买几辆新车了。
美国政府的审计报告里白纸黑字写着:物资处置过程混乱,缺乏正式指导文件。监察长办公室都看不下去了,直接警告说这种甩卖可能威胁国家安全。要知道这些电子设备里可能还存着敏感信息,就这么不清不白地卖出去,跟把旧手机卖了不删数据一个道理,指不定哪天就出大事。
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被直接销毁的物资。五百吨儿童食品说烧就烧,价值一千万美元的避孕用品也要销毁,连联合国想买都不让。更讽刺的是,就在他们销毁猴痘疫苗的时候,非洲国家正爆发疫情急需这些疫苗。这就好比家里囤了一堆退烧药,邻居孩子发高烧求药,你却说"快过期了,扔了吧"。
这些乱象背后是特朗普政府的"美国优先"政策。砍预算是痛快,可造成的连锁反应却让基层工作人员叫苦不迭。就像公司老板突然宣布破产,员工连收拾办公桌的时间都没有,电脑里的文件都没删,设备就急着甩卖。省下的钱可能还没浪费的多,更别提那些本可以救命的物资就这么打了水漂。
在肯尼亚,一家非政府组织想了个折中的办法,把美国援助的车辆送给当地技术学院,让学生们拆解研究。这倒是个好主意,至少比堆在停车场生锈强。但在更多地方,这些价值连城的援助物资要么被贱卖,要么被闲置,要么不知所踪。美国纳税人的钱就这么打了水漂,而那些等着蚊帐防疟疾、靠着营养测量带活命的孩子们,只能继续等待。
这场援助物资大甩卖暴露出的问题远不止浪费那么简单。从国家安全风险到人道主义危机,从政策执行漏洞到基层工作人员的无奈,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深思。当外交政策变成清仓处理,最终买单的不仅是美国纳税人,更是那些最需要帮助的普通人。现在最该问的是:这样的甩卖,还要继续到什么时候?
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,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。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。
配资股票配资平台一流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